逻辑思维训练平台
家庭教育陪伴成长

180-9822-6353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注力的三大误区,你中招了吗?

专注力的三大误区,你中招了吗?

发布时间:2024-11-21 14:15:29


当我们谈论专注力时,很多人其实根本没搞清楚其中的关键问题,深陷误区而不自知,这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一、沉迷不等于专注,别傻傻分不清**

第一个误区,就是太多人搞不清沉迷和专注的天壤之别。一提到专注力,有人就说自家孩子写作业时东摸西搞,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一点都不专注。可玩起手机游戏来,却能不吃饭不睡觉,喊都喊不应。这种玩手机的状态,虽然看似把所有精神集中在一件事上,但在我们讨论的语境中,这绝不是专注,而是沉迷。

沉迷和专注虽都能让人忘了时间,进入心流状态,但区别明显得很。沉迷耗能极低,大脑根本不是在极限运转,只是跟着某种习惯性节奏放空罢了。而专注呢?那是大脑高速运转的思考状态,累得要死。沉迷状态可以一直持续,就算因为某些原因从心流状态出来了,也很容易再进去。

但专注一旦被打断,人会感觉大脑比进入之前更加疲惫,想再进入心流就难上加难了。 搞清楚了没?沉迷是可以一整天无休止的,而专注有时间上限,一段时间后就必须休息。所以,玩游戏、看剧、打麻将、看小说等这些让人进入心流的事,统统不算专注。


**二、孩子与大人的专注岂能混为一谈?

** 第二个误区,很多人误以为孩子的专注和大人的专注是一回事,这区别可深着呢!就像你和孩子都打喷嚏,不能仅凭症状就断定都是感冒。孩子的专注力主要来自好奇心,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让他们对新鲜刺激的现象充满关注。只要有新的刺激,他们就会一直关注,这就是孩子的专注。

网上那些所谓孩子专注力时间的结论,什么 3 - 5 10 分钟、5 - 7 15 分钟等,根本没依据。只要能调动孩子兴趣,就会发现他们能围绕兴趣点持续兴奋很久。

而成人的专注来自信仰、目标或使命感,能主动屏蔽外界干扰,进入高效忘我的境界。 可很多成年人却荒谬地期待小孩子拥有这种基于目标和使命感的专注力,这不是瞎扯吗?孩子根本做不到!他们只在乎当下的事情有没有趣、有没有新鲜感和意义。

家长们无视孩子基于好奇心的专注力,却让孩子练习大人的专注力,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把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都搞没了。

**三、市面上的专注力训练大多是坑**

第三个误区,就是那些市面上所谓的专注力训练。市场就是这么现实,有需求就有生意。家长们一说起专注力就头痛,于是各种专注力训练方法就冒出来了。但这些方法根本不是在培养专注力,而是在考验毅力。而且很多方法根本不需要动脑,只是习惯和熟能生巧,这跟沉迷有啥区别?

更关键的是,孩子的好奇和成人的目标都有具体指向性,可这些训练方法根本没考虑到这一点。不去找孩子对具体问题的好奇点,却搞那些不靠谱的专注力训练,纯粹是瞎搞。


别总想着要现成的方法,只有理解了原理,才能真正解决每个孩子和家庭的不同问题。别再在这些误区里打转了,赶紧清醒过来吧!


孩子的明天就在你的一念之间

CONTACT US

您的姓名:
您的电话:
您的留言: